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綠茶作為六大茶類之一,幾乎各個茶區(qū)都有生產(chǎn),它的門下分支甚多,可謂是星羅棋布。常見的西湖龍井、碧螺春、黃山毛峰、信陽毛尖等均是知名茶類,除此之外各地也生產(chǎn)些小眾綠茶,如滇青、川青、陜青等。如此龐大的綠茶體系,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認識了解呢?
其實在綠茶范疇內(nèi),它也有自己的劃分方法。如按照產(chǎn)地可分為河南綠茶、江蘇綠茶、安徽綠茶、浙江綠茶等等,按季節(jié)可分為春茶、夏茶、秋茶,按外形可分為針形茶、扁形茶、片形茶、曲螺形茶等等,按品質(zhì)可分為名優(yōu)綠茶和大宗綠茶兩大類,而按殺青和干燥方式可分為炒青綠茶、烘青綠茶、曬青綠茶和蒸青綠茶四大類,這也是目前最常見的綠茶分類法。
炒青綠茶:初制的時候經(jīng)手工鍋炒或者機械炒干機殺青、干燥的綠茶。一般炒青綠茶具有“外形秀麗,香高味濃”的品質(zhì)特征,高檔的名優(yōu)綠茶還會出現(xiàn)熟板栗香因為炒制干燥的過程受到人力、機械的影響,炒青綠茶外形常見扁形、針形、條形、曲螺形等;比如浙江的龍井,河南的信陽毛尖,江蘇的碧螺春,江西的廬山云霧等。
烘青綠茶: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,以炭火干燥或烘籠烘干的綠茶。一般烘青綠茶的芽葉更為完整,整體外形較松散,湯色清澈明亮,滋味鮮醇且香氣清高。如果是以細嫩的鮮葉為原料,那這些烘青綠茶的外表白毫顯露烘青綠茶的外形可分為條形、片形、針形、尖形等,常見有安徽的黃山毛峰、六安瓜片,湖南的高橋銀峰,浙江長興的顧渚紫筍等。
曬青綠茶:在初制時以自然陽光直接曬干的綠茶,這也是茶葉最自然、最古老的干燥方式。目前保留曬青生產(chǎn)的地區(qū),主要集中在云南、四川、陜西、湖南、湖北等地,它帶有明顯的日曬味,俗稱“太陽的味道”,這類綠茶的稱呼很直白,云南的叫滇青、四川的叫川青、陜西的叫陜青、湖北的叫鄂青……但是它們直接售賣的較少,一般在當?shù)氐奶禺a(chǎn)店鋪內(nèi)或許能找到一些;大部分都是用做原料再加工生產(chǎn)的,如滇青用以制作普洱黑茶,川青、陜青緊壓做綠茶坯經(jīng)深加工后制成各式花茶、果茶等。在這些為數(shù)不多的曬青綠茶中,名聲最大的當屬滇青,不過川青、陜青、鄂青等也各具特色。
蒸青綠茶:初制以熱蒸汽殺青的綠茶,具有典型的“三綠”特征,即葉綠、湯綠和葉底綠,這也是我國古代的殺青方式,至今保留較少常見的蒸青綠茶以湖北的恩施玉露為典型代表,其余在浙江、福建、安徽等地也有少量的煎茶生產(chǎn),主要用以外貿(mào)出口。需要注意的是,如今日本盛行的抹茶、煎茶大多也是蒸青綠茶,在唐朝時期隨當時的文化交流傳入日本,并沿襲至今。
綠茶作為我國歷史上最早出現(xiàn)的茶類,整體產(chǎn)量在茶葉生產(chǎn)中占比高達60%,自然有其體系;而這四大類綠茶本身并無優(yōu)劣之分,最終還是以口感喜好為首,為自己的身體選適合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