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關資料圖)
縱觀中國數千年茶文化長河,茶文化是中華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的組成部分,相對于今日豐富多樣的茶文化來說,三國時期的僅僅算作茶事,還不足以稱之為茶文化。我們在感受三國精彩故事里的同時,應該為中國博大精深的茶禮文化而自豪。最近一段時間,隨著電視劇《三國》在全國熱播,社會上開始掀起了一股三國熱。
三國時期,在漢代的基礎上茶事有了進一步的發(fā)展,《廣雅》記載:“荊巴間采茶作餅,成以米膏出之。若飲先炙令色赤,搗末置瓷器中,以湯澆覆之,其飲酒醒,令人不眠?!庇涗浟水敃r的制茶和飲茶方式:將采摘來的茶葉進行加工,用火焙之至顏色變成赤色,用茶碾將焙好的茶葉碾成細末,加上油膏,制成茶餅,裝入瓷器中保存,飲用時,待水燒沸,將茶餅碾成茶末后倒入鍋中,再加上蔥、姜等調料,煮好后即可飲用了,都是現在制茶的雛形。
據史料記載,早在三國時期就有一個著名的茶典故,陸羽《茶經》里也有這樣的記載:三國時吳國的第四代國君孫皓,在位17年,公元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六路出岳攻關,孫皓出降,后封“歸命侯”。他每次設宴,座客至少銘酒七升,雖可不完全喝干,但要斟上,并亮盞說干。博學多聞的韋耀酒量不過二升,孫皓對他以禮相待,暗中賜茶,這就是孫皓開創(chuàng)以茶代酒之先例。演變到現在又是一種休閑的開會方式----茶話會。
(責任編輯:茶葉網)